在中国四川西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坐落着一座特殊的城市西昌。为什么说它特殊呢?首先,作为大凉山州的首府,西昌并非自古就是一个彝族人聚集的城市,而是由汉地军屯而兴起的军事城市,简单来说,西昌是坐落于少数民族周边的汉地城市,只是由于它是凉山州的首府,所以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彝族人搬迁到了这里。
第二,到了现代,这座西部边陲小城也因卫星发射基地而一跃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航天名城。我曾经两次行走成昆线来到西昌,并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了解了这座川南小城的魅力与别样的历史。
一、从西南丝路的重要驿站到中国的卫星发射基地
这座被大小凉山包围着的城市,坐落于安宁河谷地内,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被称为“邛都”,那时大才子司马相如来到这里,知道了在遥远的西南地区存在着一条通往印度的古道,即今天学者所说的“蜀身毒道”。
关于这条古道,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里面说从印度等地出土的竹杖与珠宝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后来汉武帝想开蜀身毒道,但是由于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而最终作罢。
但后来这条道路在西南交通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史学家们称其为“西南丝绸之路”,其中西昌就是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地。
到了唐代,这里原本属于剑南道,后来一度被云南南诏国所攻破,南诏在这里设置了建昌府。元代时这里属于罗罗宣慰司的领地,之后明代在这里设置了卫所,大量的汉人迁居于地,而这次行政建制也奠定了今天西昌城的雏形。
清代时将建昌改为西昌,并一直沿用至今。诸葛亮在南征孟获时,曾经历此地,后来宋代文人杨生庵被贬时也经过这里,在当时人的眼中,明代之前的西昌就是块不毛之地。
但是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到访西昌,曾经的不毛之地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而位于西昌的邛海,就开始展现出它的美。元代时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达西昌,就不吝盛赞邛海的美丽。
今天大家之所以能了解西昌,多是因为这里是中国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打量着这个边地小城。同时这里也因为受到古彝族文化的影响而成为人们心中的秘境。
可能有人会问,这座坐落于大凉山腹地的小城,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呢?这一切都要感谢西昌得天得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推到上世纪50年代,当美苏两大政权相互争霸之时,你追我赶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于是在1956年中国开始在北京组建航天机构,并选址在酒泉,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建设了第一座实验基地。
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问题开始不断凸显,一是这里有大量苏联专家参与勘察与建设,所以苏联对酒泉发射基地的状况十分了解,另外一个缺点是由于酒泉距离苏联较近,从国家防卫角度来看非常不便利。于是在酒泉基地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中央决定再另外建造一个卫星发射基地。
那新的发射基地要建在哪儿呢?
这个地方必须既要有利于长远发展,而且还能够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为了选择一个完美的施工基地,专家组先后勘察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最后历时3个月,在近10个备选地点中,选中了距离西昌城南60公里处一个叫松林峡谷的地方,这就是中国第二座卫星发射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二、为什么在西昌发射卫星?
西昌为何最终能脱颖而出呢?首先这里海拔较高,处于安宁河谷地的西昌,平均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我们知道,卫星的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有密切的关系,纬度越低,距离赤道就越近,越有利于发射。
第二,就是地形的隐蔽性,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他几个候选地相比,交通较为闭塞,不容易被外界所发现,很好地满足了保密性强的原则。
第三,就是从气候与天气状况来看,西昌素有“小春城”之说,它的气候并不逊于大理与昆明。西昌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常年保持在17度左右,最冷的1月份也在10度上下,而且这里的雨量相对较少,能见度非常好,满足了卫星发射的气候条件。
第四,就是西昌正好处于成昆线的必经之地,而西昌发射站距离成昆铁路与成昆公路都不远,加上东边有金沙江航道,还可以由水路通宜宾、重庆,这为卫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使得西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卫星发射基地。几十年后的今天,西昌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城市,中国很多重要的卫星与航天飞船都是从西昌发射成功的。
而奇特的地方就在于,这样一个高科技密集的城市,竟然还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在西昌的街头走一走,就会发现彝文遍布于西昌的大街小巷。每年8月,彝族的火把节也会在这里隆重举办,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火把节更加了解了西昌,了解了彝族。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凉山彝族州的首府,西昌从汉代开始就成为了中国边防重镇。从明代开始为了巩固西南地区的防御,政府在西昌设置具有强烈军事性质的行都司,这也奠定了今天西昌城的发展与雏形。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昌开始成为中国三线建设的重镇与卫星发射基地,自此一跃成为中国的航天名城,这座边地小城也开始慢慢被人们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