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繁华的都市里生活,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工作,却因种种原因来到河源。常常看着这个安静、生活节奏不止慢一拍的山区城市,令人感到窒息。而认识并且爱上这座城市却是从林寨开始。
初到河源不久,在同事的推介下,参加了一个圈子里组织到林寨的活动,并有幸认识了摄影协会的一会员。他是一名大学教授,喜欢摄影,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比较了解。跟随他的脚步我第一次认识客家围屋、了解客家文化。
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是广东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2012年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
据说,从清朝到民国期间,是林寨镇最繁华的时期,林寨乡绅遍布粤、赣、湘、桂等地,开办店铺典当,山货茶庄蜂拥而立,一时声名鹊起,林寨人在外地开的店铺就达到四百多间。
流经村边的大河是当年水运经商的要道,每天船只穿梭往来、繁华兴旺,加之土地开阔平坦肥沃,造就了很多大户人家在此安家落户。迫于匪害侵扰,为捍卫家产,一座座具有防卫功能城堡式的四角楼应运而建,形成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在广东省十分罕见。村内如今还有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老八古”文物旧址。
古村中最负盛名的客家民居要数“谦光楼”。谦光楼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正面有4栋骑楼,造型独特,蔚为壮观,两旁各有两栋侧屋,整幢屋层层可以相通,屋内有11个天井采光,有18个厅堂,每层有86个房间,全楼3层共有324间房,楼阁为4层结构。解放后,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设在谦光楼。土改后,谦光楼分给了40户贫苦农民居住。1958年大跃进时期,谦光楼成为俐江公社所在地。
颖川旧家是三进九厅大院,建在兴井下井村开阔宽敞的显赫位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该楼主人陈襄廷,是曾任广东省督军府顾问,民国期间连任两届和平县长。因此该屋带有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屋主结识的也都是显赫政要。大门匾“颖川旧家”是首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所题。
永贞楼是古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清乾隆甲寅岁驰赠朝议大夫从四品候选知府陈兴堂的新楼。永贞楼是较早建筑的四角楼,它造型独特,气派蔚然,曲径幽巷,通屋连通,炮楼巷道,水井马厩,一应俱全。永贞楼固若金汤,据传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将途经林寨,曾久攻不下,后朝廷下旨拆除四个兀角,以安匪患。
古村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在村中百岁老人甚多,只是很多老人生活条件一般。已经是百岁的老人了,他们还在做农活。
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朋友也许成长为翩翩少年。但不知道当年的老人家是否还健在。如今听说林寨古村改建为客栈,已找不到昔日的客家民居风味了。
在这座客家人聚居的小城市里,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如老人家一样,渐渐老去,甚至消失。我唯有用这苍白无力的文字以及照片给自己留存一份记忆!